前几天,去医院看邻居家发烧的孩子。
交谈间,发现隔壁床是一个3岁左右的小男孩儿,因为病情严重,医生要求孩子做个脑部核磁共振。
妈妈抱着孩子去相关的科室来来回回跑了三趟,孩子就是死活都不愿意做。
孩子抱着妈妈一边哭一边喊:“妈妈,我怕,我不去!”妈妈很不耐烦地恐吓孩子:“那就是个机器,有什么可怕的,你不去,妈妈就不要你了!”
这下,孩子哭得更厉害了,抱着妈妈不肯撒手。妈妈一脸不悦的表情,用力推开了孩子,跑到了病房外。孩子看到妈妈离开了,哭得撕心裂肺,鞋子都顾不上穿,跑下床哭着喊着要去找妈妈,那场面看了让人觉得揪心。
生活中,很多父母认为孩子情绪失控是孩子的问题,孩子种种不当的行为更是固执、任性的表现,因此经常采用这几种方式对待孩子的情绪问题——
“情感隔离”型——摆起一副冷峻的面孔,任凭孩子撒泼打滚、哭声震天,也能保持淡定的姿态;
“暴力应对”型——面对孩子的吵闹,直接发脾气或者强制要求孩子听话;
“忽冷、忽热”型——心情好,拿孩子当宝,心情不好,拿孩子当草。
这样的父母,其实是在自己与孩子之前筑起了一道厚厚的墙,没有真正读懂孩子的情绪,走进孩子的内心。
孩子情绪失控时,
如何与TA建立“情感连接”?
✔当孩子情绪不稳定时,家长须作孩子的好榜样,先控制、处理好自己的情绪,不表示任何看法,慢慢走到孩子面前,让哭闹中的孩子感觉到你的冷静,降低哭闹情绪。
✔了解孩子发脾气、哭闹的真正原因,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思考问题,让孩子感觉到你是了解他的。当孩子情绪失控时,可将孩子抱至怀中轻拍安抚情绪,或是放一些轻柔音乐、孩子平常喜欢听的歌,借以安定情绪。
✔多进行触觉训练,带孩子去户外与其他小朋友玩耍,如玩泥巴、玩沙土、玩石头等,另外,家长还要注意孩子对温度冷热的体验,多拥抱孩子,这些活动都是孩子身体的触觉刺激,培养孩子抑制轻微刺激信息的能力,有利于情绪的稳定发展。
孩子年龄较大时,就需要进行专业的触觉训练来降低触觉敏感度。家长对于孩子的需求要延迟满足,提高其抗挫折能力。
在专业的感统训练中,不仅可以通过触觉训练来提高孩子的情绪控制能力,还可以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,让孩子成为乐观、自信受欢迎的孩子,从根本上改变孩子的发展。